当前位置: 精益120首页 > 华安盛道 > 管理文章资料 > 文章 当前位置: 管理文章资料 > 文章 { Lean120.com }

管理原则:海因法则

【精益管理网】    时间:2017-01-10   作者:王振华   来源:华安盛道  H - 小 + 大

管理原则:海因法则

一、海因法则

海因里希法则(Heinrich's Law)又称“海因里希安全法则”、“海因里希事故法则”或“海因法则”,是美国著名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Herbert William Heinrich)提出的300∶29∶1法则。

这个法则意为:当一个企业有300起隐患或违章,必然要发生29起轻伤或故障,另外还有一起重伤、死亡或重大事故。

这个法则是1931年美国的海因里西从统计许多灾害开始得出的。当时,海因里希统计了55万件机械事故,其中死亡、重伤事故1666件,轻伤48334件,其余则为无伤害事故。

从而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即在机械事故中,死亡、重伤、轻伤和无伤害事故的比例为1:29:300,国际上把这一法则叫事故法则。

海因法则

图1:海因法则

二、海因法则理解

海因法则是统计规律,得出1:29:300的事故规律,实际应用中此比例数据仅供参考,不必套用。

海因法则揭示事故“孕育——发展——发生——伤害(损失)”的演变规律。

用上图作解释,从下向上看,安全隐患若任由其发展,就会形成轻微事故,如若无有效控制,就会发展成重大事故。

这个说法强调对问题隐患和苗头不可大意,早作处置和消除,防止事故演变。

从小到大的事故演变,可用数学规律解释为:小概率事件大量重复下去就成了必然事件。

上图从上向下看,海因法则可用于反省事故教训,重大事故发生,此前早就发生过多起轻微事故,早就曝露过事故苗头和隐患,只是我们一直未重视和解决,终酿成大祸。

安全事故的发生,都可用海因法则来分析解释,突出教训是未对事故隐患足够重视和有效消除。

海因法则

图2:天津港“8.12”爆炸事故

海因法则

图3:“6.1”长江沉船事故

三、事故的特点

从海因法则看,事故发生有几个特点:因果性、必然性、偶然性、潜伏性、突变性。

事故有潜伏性,就能迷惑人,不以为然,别人那样做没事,自己也就没事。今天这样违规操作没事,以后还这样违规操作。

今天这样,明天这样,有一天,事故降临,以血的教训见证了事故的突变性。腐败何尝不是这样?

事故具有必然性和偶然性,怎么理解?

必然性指事故隐患任其发展,就必然会发生事故。小概率事件大量重复就成为必然事件。

事故的偶然性可理解为事故在一定时段不必然发生,也可能因条件变化、预防干预等而未发生。

再着,相似情况的个体间具体谁发生是偶然的,整体看又是必然的。

如一些不良的驾驶行为,如开车接打手机,突然变换车道,这些均可归为安全隐患范畴。

对某个司机,不必然发生事故。但若从两个方面放大,事故发生就有必然性。

一是时间维,这个的违规行为长期下去,这个司机今后遇到交通事故是必然事件或大概率事件。

二是人数维,大量类似违规的驾驶行为,结果是必然造成交通事故,甚至数量惊人。报道称我国2013年车祸死亡人数高达6万人,此前曾一度超过10万人。

海因法则

图4:违规行为与死亡事故

四、事故的因果性

海因里希提出了事故因果连锁论,用以阐明导致伤亡事故的各种原因及与事故间的关系。

他认为,伤亡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尽管伤害可能在某瞬间突然发生,却是一系列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

海因里希把工业伤害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描述为具有一定因果关系的事件的连锁发生过程,即:

(1) 人员伤亡的发生是事故的结果。

(2) 事故的发生是由于:①人的不安全行为;②物的不安全状态。

(3) 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由于人的缺点造成的。

(4) 人的缺点是由于不良环境诱发的,或者是由先天的遗传因素造成的。

分析事故的因果性,要重点关注引发事故的基本要素,一是人的不安全行为,二是物的不安全状态,三是环境的不安全条件,四是管理的缺陷。

认识到事故的因果性和引发事故的基本要素,就要做好事故源头的预防和治理。

事故分析

图5:引发事故的基本要素

五、安全管理改善

结合海因法则揭示的规律,对企业而言,事故预防要重点做好如下几点:

1、安全组织与安全管理体系。

要明确各级组织和岗位的安全责任。所谓责任就是从事故预防上要做到什么,发生事故了要承担什么责任,付出什么代价。

规范安全管理制度,各生产作业环节均要有安全要素管理,尤其要抓好安全检查考核制度的执行。

2、安全意识与安全文化育成。

企业一把手的安全意识,就决定了企业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文化。一把手要提高安全意识,加大安全整改投入,加强安全管理。

一把手强烈的安全意识就可形成公司强烈的安全意识。

安全警示

图6:某化工企业安全警示牌

安全管理

图7:某企业新员工6S管理培训

要提高安全部门在公司的权威性,安全管理人员要提高专业能力。

要经常性开展安全教育,对典型事件刨根问底、举一反三。

安全警示

图8:某化工企业的安全警示日

3、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改,安全制度检查与考核。

要经常性(每月、周)组织集中性的安全隐患排查活动,识别安全隐患,化解和消除安全隐患。

隐患排查中着力识别: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条件、管理的缺陷。

要真正有效执行安全相关制度,严格监督检查,对违规行为坚决处置,不可有侥幸心理。

侥幸心理就是无视海因法则中事故发生的因果性、必然性规律,违法违规生产,从长期看发生事故是必然事件或大概率事件,为事故付出代价是必然的。

4、强化安全预防,追求本质安全

“本质安全”一词源于20世纪50年代世界宇航技术的发展,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安全理论的发展,这一概念逐步被广泛接受。

狭义的本质安全是指机器、设备本身所具有的安全性能。当系统发生故障时,机器、设备能够自动防止操作失误或引发事故;即使由于人为操作失误,设备系统也能够自动排除、切换或安全地停止运转,从而保障人身、设备和财产的安全。

广义的本质安全指“人—机—环境—管理”这一系统表现出的安全性能。

本质安全理念认为,所有事故都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

一是人的安全可靠性。不论在何种作业环境和条件下,都能按规程操作,杜绝“三违”,实现个体安全。

二是物的安全可靠性。不论在动态过程中,还是静态过程中,物始终处在能够安全运行的状态。

三是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在日常安全生产中,不因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况而发生重大事故,形成“人机互补、人机制约”的安全系统。

四是管理规范和持续改进。通过规范制度、科学管理,杜绝管理上的失误,在生产中实现零缺陷、零事故。

从安全管理学角度,本质安全是安全管理理念的转变,表现为对事故由被动接受到积极事先预防,以实现从源头杜绝事故,保护人类自身安全。

编辑:王振华 日期:2015年8月17日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属原作者,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如对本网所转文章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

上一篇:管理原理:破窗效应与火炉法则

下一篇:哲理故事:孙武练兵

推荐阅读(Lean120.com)
备案:鲁ICP备19005852号   地址: 青岛市徐州路98号班芙春天2号楼808室  电话:0532-85017530 13864212978  华安盛道欢迎您!
Copyright © 精益管理网-精益120网(Lean120.com) 青岛华安盛道管理咨询有限公司(Aswis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