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精益120首页 > 专家成果 > 管理大师 > 文章 当前位置: 管理大师 > 文章 { Lean120.com }

经营大师:亨利·福特(Henry Ford)

【精益管理网】    时间:2018-12-23   作者:华安盛道选编   来源:精益管理网  H - 小 + 大

商业人物:亨利·福特

   精益管理网:生产方式变革人物

亨利·福特

亨利·福特(Henry Ford,1863年7月30日—1947年4月7日),美国汽车工程师与企业家,福特汽车公司的建立者。他也是世界上第一位使用流水线大批量生产汽车的人。这种新的生产方式使汽车成为一种大众产品,它不但革命了工业生产方式,而且对现代社会和文化起了巨大的影响,因此有一些社会理论学家将这一段经济和社会历史称为“福特主义”。

亨利·福特-生平简介

亨利·福特出生于美国密歇根州韦恩郡的史普林威尔镇(Springwells Township, Wayne County, MI.),该镇是今日德宝市(Dearborn, MI.)的一部份,他在1947年时逝世于故乡德宝的自宅中,享年83岁。

福特的父母威廉和玛利·福特是来自爱尔兰的移民,福特出生在他父母拥有的一座农庄上,他是六个孩子之长。他从小就对机械感兴趣。12岁时他花了很多时间建立了一个自己的机械坊,15岁时他亲手造了一台内燃机。

1879年他离开家乡去底特律做机械师学徒工,学成后他进入西屋电气公司。1888年他结婚。

精益管理网:亨利·福特

亨利·福特和他生产的T型车

福特(Ford)1903年,亨利"福特创建福特汽车公司,公司名字取自创始人亨利"福特的姓氏。

1891年福特成为爱迪生照明公司的一个工程师。当他1893年晋升为主工程师后,他有足够的时间和钱财来进行他个人对内燃机的研究。1896年他制造了他的第一辆汽车,他将它命名为“四轮车”(Quadricycle)。

此后他与一些其他发明家离开爱迪生照明公司,他们一起成立了底特律汽车公司。但这家公司很快就倒闭了,因为福特一心只想研究新车而忽视了卖车。他让他的车与其他公司的车比赛来证明他的车的优良性。他的第二家自己的公司,亨利·福特公司的主要产品是他的赛车,1901年10月10日他甚至亲自开车获胜。但不久他的资助者就迫使他离开了亨利·福特公司,此后这家公司被改名为凯迪拉克。

福特与11位其他投资者和2.8万美元的资金于1903年建立了福特汽车公司。他新设计的车只用39.4秒就开过了一英里,当时的一个著名的赛车运动员将这辆车命名为福特999型,并带着它周游美国。这样一来福特在美国就出名了。

1908年福特公司推出了福特T型车。从1909年至1913年,福特的T型在多次比赛中获胜。1913年福特退出了比赛因为他对比赛的规则不满。这时候他也没有必要参加比赛了,因为T型已经非常出名。同年福特将流水线引入他的工厂,从而巨大地提高了生产量。1918年半数在美国运行的汽车是T型。福特非常注意倡扬和保护T型的设计。(福特说:“任何顾客可以将这辆车漆成任何他所愿意的颜色,只要它保持它的黑色。”)这个设计一直被保持到1927年。到1927年福特一共生产了1500万T型车。此后45年内这将是一个世界记录。

福特非常注意他与他的雇员的关系。他的雇员每天工作八小时。1913年时每天的薪金是5美元(对当时来说相当可观)。1918年T型的顶峰时期薪金被提高到每天6美元。对当时的情况来说这是前所未闻的。此外福特还奖励雇员的发明创造,让他们分享他们的发明带来的赢利。

精益管理网:生产方式变革人物

精益管理网:生产方式变革人物

亨利·福特,摄于1888年

另一方面福特绝对反对工会。为了制止工会在他的工厂中活动他特别雇人研究防止工会的方法。一直到1941年在福特的工厂中才发生了第一次罢工,但一直到1945年福特离开他的公司时工会才真正能够在他的工厂中立足。

1919年1月1日,福特将公司总裁的位置让给他的儿子埃兹尔·福特。尽管如此他依然是公司里的一号人物。在埃兹尔的任期内很少有没有过问过亨利就下的决定,而且这些没有过问过他的决定后来还往往被他取消了。此时,福特开始将其他投资者手中的股份买回,这使他和他的儿子成为公司的唯一拥有人。但这个决定给福特汽车公司带来了一定的打击。此时一战后的萧条迫使福特借巨款来买回他的股票。

1920年福特在巴西买了许多地来种橡胶树,目的是为他的汽车生产轮胎。但这个行动的结果是一个大失败。1945年他将这些地卖出时他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1920年中T型车的销售量开始减小。原因之一是其他汽车商引入了贷款购车的体系。而且其他车中的新型的机械系统是T型车所不具有的。尽管他的儿子埃兹尔·福特一再企图说服他,亨利·福特倔强地拒绝在T型车中加入新的系统(因为新系统使车价上涨,这样一来顾客就买不起车了),也拒绝引入贷款的体系(因为福特认为这个做法对经济不利)。

1926年T型的出售量剧减使亨利·福特认识到他儿子一直在坚持的主意是对的:他们需要一个新的车型。亨利·福特主要从事发动机、车体和其他机械装置的设计,在这些方面他有丰富的技术经验。他的儿子主要进行外形的设计。埃兹尔·福特也克服了他父亲一开始的反对引入了液压刹车系统。这个合作的结果是非常成功的福特A型车。1927年十二月被引入,到1931年就已生产了400万辆A型车。

亨利·福特一直对塑料很感兴趣,尤其对大豆制成的塑料非常感兴趣。1930年代中大豆塑料在福特车中处处可见。1942年1月13日福特报了一辆几乎全部由塑料组成的车的专利。它比一般车要轻30%,据说可以承受一般车10倍的冲击力。但这辆车从未被生产出来。

1943年5月26日埃兹尔·福特逝世,公司总裁的职位无人占领。亨利·福特与埃兹尔·福特的遗孀在谁继承这个职位的意见不一。最后亨利·福特亲自当职。此后两年中福特公司的情况非常困难,每月的损失达1千万美元。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甚至考虑联邦出钱资助福特度过难关,来保证战时的生产。

精益管理网:《亨利·福特自传》

《亨利·福特自传》

亨利·福特-评价地位

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认为,在19~20世纪,美国有两位最伟大的企业家,一位是“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中一位是“汽车大王”亨利·福特。卡内基因为将自己毕生创造的财富捐献给慈善事业而著称,而福特却凭着坚毅的品质,用汽车改变了美国乃至世界交通的历史,正是他给美国“装上了车轮子”,使美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代。

精益管理网:亨利·福特

亨利·福特

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将自己的成功归功于两个人,一个是安德鲁·卡内基,另一个则是亨利·福特,他认为:“亨利·福特惊人的成就为《成功法则》的十七条法则的可靠性提供了最根本的证明。”

亨利·福特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福特”汽车这个品牌,他还代表着一种执著的、永不言弃的创业精神。著名的《财富》杂志在评选“20世纪最伟大的企业家”时,就这样评价说:“‘20世纪的企业家’是这样一位工业创建者,他改变了我们生活的每一片土地,第一个创建了‘大市场’,并为之供应产品,他是我们生平的见的最伟大的企业家。他乡土气十足,他带着地个年代的的有偏见,也具有那种持久的天才——他就是亨利·福特。”

亨利·福特作为世界著名的“汽车大王”,其一生充满了许多催人奋进的故事,因此翻译出版他的自传,对于我国的读者来说,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通过这本自传,我们可以了解亨利·福特的奋斗的历程,也可以明白为什么戴尔·卡耐基和拿破仑·希尔这两位世界级的成功学大师推崇亨利·福特为“世界上最伟大的企业家”。

亨利·福特(Henry Ford,1863年7月30日—1947年4月7日),美国汽车工程师与企业家,福特汽车公司的建立者。他也是世界上第一位使用流水线大批量生产汽车的人。这种新的生产方式使汽车成为一种大众产品,它不但革命了工业生产方式,而且对现代社会和文化起了巨大的影响,因此有一些社会理论学家将这一段经济和社会历史称为“福特主义”。

亨利·福特-汽车大王

在全世界,“汽车之父”只有卡尔·本茨一人,同样,享有“汽车大王”之美誉的也只有亨利·福特一人,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他将人类社会带入了汽车时代。福特出生于1863年7月30日,其父是一位农场主。他自小就对从事农事颇有怨言,反而对鼓捣机械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并因此而闯过不少次祸,幸运的是,对他的“胡闹”从来没有任何埋怨。

精益管理网:生产方式变革人物

精益管理网:生产方式变革人物

亨利·福特和他生产的T型车

17岁那年,他独自一人到位于底特律的密西根汽车制造公司上班去了。但在这家拥有2000人的底特律最大的工厂,福特只工作六天就辞职不干了,原因是“该公司优秀的的员工需要花费好几个小时才能修复的机器,我只要30分钟就可以修好,因而其他员工对我十分不满”(福特语)。后来,他又先后从事过机械修理、手表修理、船舶修理等工作,并且还一边工作一边参加夜校学习,以便将来能够“不屈居于人下被别人利用而过一生,自己开一家制造机械的工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还告别了富庶而温馨的家,到爱迪生电气公司边工作国学习电气知识。

1893年圣诞节,福特汽油机试验成功,这给了他极大鼓舞,决心再接再励,研制出自己的“不用马拉的马车”。1896年春天,他的第一辆汽车研制、试验成功,福特感到无比高兴。1899年,福特又成功地制作出了三辆汽车,他因此而在当地被公认是这一领域的杰出人物。于是,他与别人合作成立了底特律汽车公司并任制造部经理。然而,公司在一年后却解散了,原因是:几乎所有员工都没有制造汽车的经验;零件质量不好,采购不及时,常常延误工作里程;高成本制造出的汽车无法销出。所以,以制造了20辆汽车以后,公司就关门了。1901年10月10日,福特接受主要凭赛车建立起了商业信誉的温顿的挑战,亲驾自制赛马车参赛,结果他出人意料地获得了胜利。于是,在商人们的支持下,他又成立了第二个汽车公司。可是批量生产汽车所需的技术完全不同于生产单一的汽车,修理工出身的福特在当时显然还不能胜任这一重任。当投资者发现他只热心于将金钱花在研制一种无法销售的高价竞赛车上时,毫不客气地将其赶出了厂门。这样,福特第二次办汽车厂也以失败而告终。

两次失败经历没将福特吓倒,他仍然谋求在汽车业的发展,并付出了比以往更大的努力:自驾赛车四处表演,不断改进汽车结构。由于经常获得各种比赛的胜利,他一跃进而成为“全美第一流的汽车司机”,并被新闻界誉为“速度之魔”(他的赛车曾在一条0.8千米长的大街上创下了11千米/小时的速度记录)。1903年6月,福特第三次与别人合作,按股份制模式成立了汽车公司,尽管公司只有10位雇员,但他们却制造了性能稳定的A型汽车,A型汽车为福特日后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它在不到一年时间内就销出650辆,实现了开门红。第二年,A型车月产量稳定在300辆,第三年达到360辆,福特公司因此而成为全底特律最为忙碌的工厂。1906年,N型车问世,这是一种物美价廉的汽车,外形美观、性能良好,加之随后推出的R型、S型等车,两年之内共售出8000多辆。N型车是福特的得意作品之一,它的成功不仅使福特彻底摆脱了贫困的生活,而且为日后的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验。

1908年秋,令人注目的T型车隆重问世了。T型车在设计思路、生产通缉、零售定价、销售组织、售后服务等许多方面都采用了与众不同的方法。T型车的各种零件被首次设计成统一规格,实现了总成互换;在大型总装车间,别人发明的流水线装配法被发展成为了由机械传送带运送零件和工具,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采用低定价(每辆车只售850美元,后又降至360美元)的销售策略,使大多数人都能购买得起;提供充足的零部件和及时的售后服务保障,消除了用户的后顾之忧;在幅度啬工人工资(实行“8小时5美元工作日”--相当于原工资的200%以上,汽车界及金融界一致反对,纷纷预言他将破产),以求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1914年,公司以不足13000人生产了730000辆汽车,获利3000万美元)。由于该车价格低廉、使用方便、维护容易,销售异常火爆。累计1500多辆的产量更是创造了空前的纪录。T型车既使福特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也成为了普通民众的交通工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娱乐方式,将人类带入了汽车时代。

20年代后期,美国开始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旧车市场,大批质量相当不错的二手车只需几十甚至十几美元就可买到,这对一向以“价廉物美”而著称的T型车是一个极大的冲击。同时,由斯隆领导的通用汽车公司生产出了许多时髦多样和先进豪华的汽车,满足了不同阶层的购买需求,也对T型车形成了较大的竞争压力。1927年,顽固的福特不得不让自己心爱的黑色T型车死亡,整个公司停产一年转产新的A型车。由于转产组织匆忙、耗资巨大,加之接踵而来的经济大萧条的影响,福特公司元气大伤,整个30年代都未能恢复,分别被通用(1927年)和克莱斯勒(1936年)超过。后来经过全公司员工的拼力追赶,才算在“全国第二”的位置上站稳脚跟,那种产量独占全国一半以上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1945年,福特不得不让位于孙子亨利·福特二世。1947年4月7日,亨利福特因脑溢血死于底特律,终年83。

亨利·福特(Henry Ford,1863年7月30日—1947年4月7日),美国汽车工程师与企业家,福特汽车公司的建立者。他也是世界上第一位使用流水线大批量生产汽车的人。这种新的生产方式使汽车成为一种大众产品,它不但革命了工业生产方式,而且对现代社会和文化起了巨大的影响,因此有一些社会理论学家将这一段经济和社会历史称为“福特主义”。

福特T型车与流水装配线

福特T型车(英文:Ford Model T;俗称:Tin Lizzie或Flivver)是美国亨利·福特创办的福特汽车公司于1908年至1927年推出的一款汽车产品。第一辆成品T型车诞生于1908年9月27日,位于密歇根州底特律市的皮科特(Piquette)厂。它的面世使1908年成为工业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T型车以其低廉的价格使汽车作为一种实用工具走入了寻常百姓之家,美国亦自此成为了“车轮上的国度”。该车的巨大成功来自于其亨利·福特的数项革新,包括以流水装配线大规模作业代替传统个体手工制作,支付员工较高薪酬来拉动市场需求等措施。福特公司也曾推出分期付款计划辅以销售,这类似于德国大众汽车的“KdF-Wagen”(大众甲壳虫的前身)采取的策略,但是这项计划被认为并不成功。

早在1903年亨利·福特创办福特汽车公司到T型车问世之前已有数个车型和原形车被制造。虽然起始编号是A型车,但是从A型车到T型车之间并没有19个型号。在紧列T型车之前的是福特S型车[1](N型车的升级版),然而由于某些原因,T型车的下一代产品并不是U型车。1927年福特公司推出了A型车,公司将其解释为与过去诀别,A寓意着新的开始,亨利·福特想让它成为一个转折点。此时,福特的竞争对手克莱斯勒公司的第一辆普利茅斯汽车(1928年)被命名为U型车。

从第一辆T型车面世到它的停产,共计有1500多万辆被销售[2]。它的生产是当时先进工业生产技术与管理的典范,为汽车产业及制造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20世纪世界最有影响力汽车(英文)的全球性投票之中,福特T型车荣登榜首。

精益管理网:生产方式变革人物

    精益管理网:生产方式变革人物

福特T型车(最早使用流水生产方式生产的汽车,1916年福特T型车)

流水装配线的应用

福特T型车的革命性创举流水装配线是由威廉·C·克莱恩在参观芝加哥的一个屠宰厂动物肢解与传送带传送的过程后将其引进福特汽车公司的,个体工人重复切片的高效率工作引起了他的注意。此后他将流水装配线的概念报告给了彼得·E·马丁,虽然马丁对此抱着怀疑态度,但仍然鼓励他继续。对此虽有其他人声称自己将此想法报告给了亨利·福特。但亨利·福特博物馆的档案室中很好地保存了威廉·C·克莱恩的关于参观屠宰厂启发的文件,他由此成为了现代流水装配线之父。之后由工厂主管彼得·E·马丁领衔,以及他的助手查里斯·E·索伦森,技术工人哈罗德·威尔,克拉伦斯·W·艾弗里和查里斯·刘易斯等进行了尝试与探索。[4] [5] [6]当第一辆由流水装配线制造的T型车完工时,Pa·克莱恩在包括亨利·福特在内的众多旁观者和媒体的注视下骄傲地将其开下了生产线。

精益管理网:生产方式变革人物

生产T型车的流水装配线

生产与销售

福特汽车公司的Piquette厂的生产能力很难满足急剧市场需求,在其生产的第一个月内仅组装了11辆汽车。1910年,在已经生产了12,000辆T型车之后,亨利·福特将公司搬至“高地公园”(Highland Park)厂。T型车是世界上第一种以大量通用零部件进行大规模流水线装配作业的汽车,它的目标市场是美国社会的中产阶级。福特公司生产的大多数的T型车都是黑色的,亨利·福特曾有一句名言“任何顾客可以将这辆车漆成任何他所愿意的颜色,只要它是黑色的”(Any customer can have a car painted any color that he wants so long as it is black)。事实上,在1908年至1914年间,福特公司也曾生产过其他不同颜色的汽车,但在1915年至1925年间,为了提高生产速率,福特公司只使用价格低廉干燥迅速的日本黑涂料(后替换为低氮硝化纤维素亮漆)。亨利·福特这种极端做法使他逐渐为竞争对手蚕食其市场份额,1926年至1927年不得不重新生产不同颜色涂装的汽车。

到了1914年,经过优化的流水装配线已经可以在93分钟内生产一部汽车,而同期其他所有汽车生产商的生产能力总合也不及于此。在这一年里他的第一千万辆汽车问世,此时全世界十分之九的汽车都是福特汽车公司生产的。该车型是如此的成功,以至于在1917年至1923年之间居然没有做过任何的广告。直到1927年停产,全世界共有超过1500万辆T型车被生产,[2]而这个纪录保持了将近一个世纪。

T型车的起初售价是850美金,而同期与之相竞争的车型售价通常为2000至3000美金。到了1920年代,由于生产效率的提高和产能扩大,价格已降至300美元(考虑到通货膨胀,大概相当于今天3,300美金)。亨利采用工业垂直整合的方法来优化汽车生产,他特别指定了零件供应商应如何制造运送部件的柳条箱,使拆卸了的柳条箱木条可以作为预制部件用于汽车的主体之中。他甚至连加工的边角木料与木屑也不放过,将其制成一种名为“Kingsford”的木炭,并同样成为市场主导品牌。

然而贯穿整个T型车的生产历程之中,却鲜有较大的革新。亨利相信T型车是每一个人所需要与追求的,并拒绝他人改进的建议。而此时他的竞争对手正在以更低的价格生产更加舒适与外观新颖的汽车,T型车不断丢失市场份额,最终其销量在1927年为雪佛兰公司所超越。福特汽车公司不得不在1927年5月26日将T型车停产,全面投向A型车的生产。

1908年之福特T型车广告[9]而T型车引擎的生产一直延续到1941年8月4日,在该车停产后的仍有17,000部引擎被制造。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属原作者,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如对本网所转文章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

上一篇:经营大师:戈登·摩尔(Gordon Moore)

下一篇:经营大师:李·艾柯卡(Lee·Iacocca)

备案:鲁ICP备19005852号   地址: 青岛市徐州路98号班芙春天2号楼808室  电话:0532-85017530 13864212978  华安盛道欢迎您!
Copyright © 精益管理网-精益120网(Lean120.com) 青岛华安盛道管理咨询有限公司(Aswiser.com)